(学科代码:0305J5)
一、学科简介
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本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知识产权的创造、运营和管理的交叉学科,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统领下,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发展出具有交叉优势的新型学科。其具体内涵有:
一是知识产权创造研究。主要是应用创造学原理,通过对知识产权创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揭示提升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创造的效率和知识产权产出率的方法、途径和规律。
二是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研究。主要研究知识产权实践活动中新的现象与问题、运营方式与管理规律。特别是有关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状况分析、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及其规范管理等实践活动。
三是知识产权制度研究。主要研究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地理标记等具体制度的建立依据、实施状况、存在问题、完善对策等。
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专业强调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以及其他工科专业的交叉性,因此该学科点的设置需要综合各学科的师资与科研力量,而我校作为一所多科性大学,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均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学科优势,我校在师资队伍、人才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规模,因而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本学科师资来源于我校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工程研究院等多个教学和研究机构。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23人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博士在读2人。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身份。专业教师中有全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中青年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我校知识产权教学团队,分别具有法学、管理学和理工科背景,具有良好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
二、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符合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解决复杂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担负本专业实际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就本专业而言,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人格,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在知识产权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咨询与服务、经营与管理、运用与保护、宣传与教育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步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2.具有热爱真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和高尚的学术品格,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新领域、新方法,把握学科趋势和学科发展的方向,力争在一个或几个领域有所创新。
3.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及担负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成为具有理工科本科背景,法律、管理与经营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人才。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掌握运用计算机获取专业文献的技能。
三、研究方向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我校的知识产权创造与管理专业主要设置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第一,知识产权的创造方法(The method of creating for intellectualproperty)
该研究基于每类知识产权的特性和保护的要件,应用创造学原理,通过对知识产权创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找到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方法、途径和规律。指导企业和高校的知识产权创造,提高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创造的效率和知识产权的产出率,形成能够为创新主体实现自身商业价值的创新成果。
第二,知识产权运营管理(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for IntellectualProperty)
研究知识产权实践活动中新的现象与问题、运营方式与管理规律。具体方向有:新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性评估;潜在商业价值评估;专利申请全过程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许可转让交易价值评估;交易谈判;相关交易合同的谈判、修改、审批、制作和履行。
第三,知识产权制度建设(Construc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
主要研究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传统知识等具体制度的建立依据、实施状况、存在问题、完善对策等。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立法依据、法律建议和政策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