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学院本科生写作能力培训班第二讲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2-04    浏览次数:


12月2日下午,公法学院本科生写作能力培训班系列讲座第二讲于公法楼301准时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学院袁同成副教授主讲。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袁老师以饱满的热情、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顿丰富的学术盛宴。

讲座开始,袁教授深入阐释社会研究方法的抽样决策。他全面讲述研究各阶段抽样类型,重点对比理论抽样与统计抽样,强调理论抽样在质性研究的关键意义。理论抽样事先不明确总体情况,为构建理论收集材料,依浮现理论确定后续收集对象,追求理论代表性,达理论饱和便结束。袁教授以《小镇美国》为例,讲解通过目的性定额设计选取多样受访者来研究小镇。同时说明理论抽样要依个案相关性和理论缺口逐步进行,还可借离轨个案检验理论。

袁教授着重指出,要重视深度访谈在研究中的作用。深度访谈是双方共同建构和解读社会现实的过程,访谈者需理解其意义、把握情境并建立良好关系。袁教授以《我们的孩子》为例,讲述研究美国社会阶级鸿沟时,通过推荐人、实地探访等途径寻找合适家庭和受访者,并采用“四重奏”模式控制性别因素访谈。医疗领域医生应重视与患者深度访谈,如詹妮弗·威廉姆斯案例,正确访谈能助医生理解患者疼痛根源以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在深度访谈技巧部分,袁教授认为访谈时间90分钟左右为佳,避免“口袋人选”,尽量亲自联系受访者,选合适访谈地点。访谈中要善于追问、多听少说、提开放式问题、不打断受访者、助力其聚焦细节,且不过多分享个人经验。

院创新班班主任韦子平老师在主持讲座时指出,本次讲座为2023级本科生提供重要学习契机,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写作素材收集与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筑牢了基础,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收获满满。(撰稿:韦子平 胡祥宇;摄影:刘圆玲;审核:周彩霞,王务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