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我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投标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1-03    浏览次数:

转科研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社科规划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招标公告》(皖社科规划办〔2022〕18号),为做好我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投标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着力推出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重大成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二、投标对象

主要包括全省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社科研究人员。投标要以单位名义进行,多单位联合投标须确定一个责任单位。鼓励跨地区、跨单位联合投标,鼓励理论工作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开展研究。

三、项目类型

本次专项课题设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种类型,重点项目资助额度为5万元,一般项目资助额度为2万元,具体立项数量根据申报情况另行确定。

四、投标资格要求

(一)投标责任单位须具备下列条件:

1.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实力。

2.设有专门负责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3.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二)投标者须具备下列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省社科规划项目各项管理规定。

2.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3.投标者和课题组成员必须有丰富的、与投标课题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4.政治过硬、学风优良,近5年内无不良科研信用纪录。

5.近3年内被终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报;近5年内被撤销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社科规划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报。

五、投标限定

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投标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专项课题投标作如下限定:

1.投标者只能申报1项专项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本次招标的其他课题申报。

2.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两个申报课题,课题参加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在研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专项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20221220日前向省社科规划办提交结项材料并已接纳受理的,可以申请此次专项课题)。

4.投标者不能以相同或相近的选题申报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省社科联省创新发展课题等。

5.立项后凡以省社科规划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其他项目成果或挂其他项目批准号

六、投标课题要求

1.招标选题为研究方向和范围(附后),投标者要据此设计具体题目。题目设计要聚焦关键问题,体现针对性,突出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2.投标者要紧紧围绕重点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加强战略性思考,开展前瞻性研究,预期研究成果必须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课题完成时限为1年,不得延期,逾期未提交结项材料的将作终止或撤项处理。

4.本次投标须按照新修订的《投标书》(2022年12月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填写申报材料。《投标书》要突出课题论证设计部分,重点介绍总体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课题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课题设计论证字数不超过7000字,不加附件。

5.课题结项时需同时提交如下成果:

⑴ 最终成果:1篇3万字左右的研究报告和1篇3000字左右的成果要报。

重点项目还须提供中期成果:以“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名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求是》杂志发表1篇理论文章;或在《安徽日报》《江淮》杂志发表2篇理论文章;或在《安徽智库建言》刊发1篇资政报告。

七、投标工作安排

1. 2023127日前,项目负责人登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系统”(http://117.68.9.179:8081/),并按规定要求填写申报信息并上传申报材料。首次登陆的,以实名信息提交注册申请,待责任单位审核后由系统创建账号并发送短信和邮件通知,之后即可登录系统。已有账号的,直接通过原有账号信息登录,忘记密码的,可以通过系统找回密码。上传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书》和《论证活页》电子版。

2. 2023131日前将审查合格的申报材料汇总后报送至科研处,正式报送材料如下

(1)《投标书》一式6份,《论证活页》一式5份,须使用202212月制版,并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

(2)《安徽省社科规划专项课题申报汇总表》纸质版1份。

联系人:方琳 联系电话:2311264。


附件:

附件1.专项课题招标选题.doc

附件2.安徽省社科规划专项课题投标书(2022.doc

附件3.专项课题论证活页(2022年).doc

附件4.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信息汇总表模板.xlsx

科研处

2022122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选题

(申请者据此可设计具体的研究题目)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安徽的生动实践研究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性在安徽的体现研究

3. 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实践研究

4. 安徽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研究

5. 安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研究

6. 安徽助企纾困政策研究

7. 合肥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

8. 安徽“老字号”品牌研究

9. 安徽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体系研究

10. 安徽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

11. 推动安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研究

12. 培育壮大安徽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研究

13. 推进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强链、延链、补链研究

14. 加快安徽先进核能、量子技术、下一代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布局研究

15.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16. 安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

17. 推动安徽服务业“锻长补短”研究

18. 安徽推动工业互联网有效发展研究

19. 安徽参与共建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

20. 全方位夯实安徽粮食和耕地安全研究

21. 安徽种业振兴研究

22. 安徽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研究

23. 安徽打造更高水平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研究

24. 打造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

25. 推动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研究

26. 创新皖北八市与沪苏浙结对帮扶合作形式与机制研究

27. 推动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

28. 推动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

29. 省际毗邻区域跨界协同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研究

30. 安徽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研究

31.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研究

32. 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研究

33. 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研究

34. 安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研究

35. 提升安徽数字贸易水平研究

36. 提升安徽口岸发展能级研究

37. 提升合肥中欧班列功能和覆盖面研究

38. 提升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开放平台能级研究

39. 安徽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研究

40. 安徽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研究

41. 安徽高标准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研究

42. 安徽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研究

43. 合肥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研究

44. 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研究

45. 安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研究

46. 安徽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

47. 推动安徽与沪苏浙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研究

48. 安徽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研究

49. 安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50. 安徽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创新研究

51. 安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育引进研究

52. 推动协商议政成果转化运用研究

53. 加强沪苏浙皖立法协作研究

54.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进安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55. 推动安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

56. 健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研究

57. 增强安徽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研究

58. 安徽文脉整理与研究

59. 安徽红色资源与革命精神谱系研究

60. 安徽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研究

61. 构建安徽全域文化品牌矩阵研究

62. 深入推进安徽文化数字化战略研究

63. 培育发展安徽新型文化业态研究

64. 推动安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65. 推动安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研究

66. 安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实践路径研究

67. 安徽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研究

68. 安徽不同收入群体要素分配特征研究

69. 安徽统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研究

70. 推进安徽技工强省建设研究

71. 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机制研究

72.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

73. 安徽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研究

74. 安徽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研究

75. 安徽落实生育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76. 安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

77. 推动安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研究

78. 促进安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

79. 安徽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研究

80. 安徽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究

81. 安徽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研究

82. 安徽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研究

83. 推进安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研究

84. 安徽推行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研究

85. 安徽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86. 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党的建设研究

87. 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研究

88. 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